最新消息

最新消息

散瞳劑的迷思

2013/05/22
分享至: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Pinterest 分享至Twitter
2008/01/21
⊙陳文哲(西醫師)
「小寶!你藥水點了沒有。」「媽!可是那點下去很痛呢!」「可是醫師說,不點的話,那近視會越來越深,以後還可能視網膜剝離呢!」在台灣,家裡有小學生的家庭中,常可聽到這樣的對話。為什麼呢?因為台灣的醫師認為,點散瞳劑可以減緩近視的惡化,雖然它有不少缺點,可還是一種辦法。

眼球的神經控制

我們知道,有兩種自主神經系統控制我們的眼球,一種叫交感神經,它控制瞳孔的放大;另一種叫副交感神經,它控制瞳孔的收縮,同時它也能控制眼球內的一條小肌肉—叫做睫狀肌。這條睫狀肌它能使眼球內的水晶體變胖變瘦,藉由這種調節,我們人就能看近看遠。肌肉長期處在收縮狀態時,就會發生痙攣的現象,發生在睫狀肌身上,人們就只能看近,而不能看遠,好像近視的症狀一樣;可是它與近視發生的原因又不相同,所以醫師們就叫它假性近視。醫師們發現用一種藥物能強迫睫狀肌放鬆,改善假性近視的情形,那就是副交感神經的抑制劑。

神經興奮劑與抑制劑

神經的末端會分泌一種物質,跑到控制肌肉的特定位置上,醫學上叫做接受器(Receptor),就會產生一些生理作用;而有些結構類似的物質會佔據接受器,能產生相同作用的,稱為興奮劑;不產生作用的,就稱為抑制劑。一段時間後,這些神經物質、興奮劑、抑制劑就會離開接受器,把位置空下來,讓座給下一批物質。根據結合的時間長短,就稱為長效或短效。

散瞳是藥水的副作用

臨床上使用的副交感神經抑制劑本來是要放鬆睫狀肌的,可沒想到瞳孔也有副交感神經的分佈,藥水一點下去,睫狀肌是放鬆了,瞳孔也跟著放大,所以叫做散瞳劑。很多人不解,近視跟瞳孔大小到底是甚麼關係?其實,散瞳是藥水的副作用,應該叫做睫狀肌鬆弛劑,比較合適。

醫界:散瞳劑有效,但毒性大

為了瞭解散瞳劑對預防近視的效果,國內針對6~13歲的學童,曾做過一個臨床試驗,得到結論如下:使用一般眼鏡,學童在一年半近視度數增加140度;使用0.5%阿拖平(一種長效型散瞳劑)和多焦眼鏡後,增加41度;使用多焦眼鏡則增加121度,顯示散瞳劑對減緩近視惡化確實有效,但醫界也承認阿拖平的毒性過大。

有無近視,都開散瞳劑

因為教育部特別重視學童視力不良及齬齒的情形,每學期初,校護都會體格檢查,遇到有異常,則建議家長帶去醫療院所做進一步處理,還要帶回有醫師簽章的回條。到了診所,診斷是近視或假性近視,開立散瞳劑藥水,這還合理;可有些學童,也不是視力不良,也開了藥水。詢問醫師得到的答覆是:小孩早晚要得近視的,點散瞳劑可延緩近視的發生!

散瞳劑的危害,超過醫界想像

散瞳劑作用的原理是強迫睫狀肌放鬆,可長期肌肉不作用的結果會造成肌肉萎縮,這是很多醫師都知道的;點散瞳劑會造成調視困難,這也是眾所皆知的。筆者發現,點散瞳劑的小朋友,初期的視力還能維持,一旦開始惡化,就如潰堤。醫學上發現,人體組織都有代償能力,就是說您能叫它加一點班,可太久了,它也要罷工,而且對組織的傷害很大。如果睫狀肌能做肌電圖或其它檢查,我們就會發現散瞳劑的危害,遠遠超過醫界想像。

眼球運動是良方

醫界現在已有共識,飲食控制和運動才是健康的減重方式,任何藥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。眼球運動對預防近視而言,應是一種較健康的方式,雖然對於身處都市叢林的小朋友,是有難度的。但是我想:大人們健身,可上健身房;小朋友愛眼,應該有「愛眼房」吧!◇
飛回到最頂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