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你的視力能更好─認識視覺能力
◎黃介宏 (桃園敏盛醫院眼科主治醫師)
一般人對於眼睛健康狀態的瞭解,通常侷限於視力的好壞,或是有病痛時會去找眼科醫師,看看眼球溝造上是否哪裡有病變的發生。然而,有一大部分的人雖然明顯感受到眼睛的不舒服,經過儀器的檢查後卻沒發現有任何異狀。那麼,問題出在那兒呢?
眼睛提供給人體的最主要功能就是視覺,視覺能力的優良與否關係到生活品質的好壞。那麼究竟什麼是視覺能力呢?視覺能力應包括大家所熟知的視力、兩眼協調度、認知所見、視野、立體感、明暗對比感等等。這些能力的統合提供我們對外在世界的感
受及認知,並做出判斷與反應。無論在日常生活、工作、運動或休閒娛樂,視覺能力均佔了很重要的角色。
我們可以用「體能」這個觀念來幫助大家瞭解視覺能力代表的意義。例如:同樣是健康檢查結果正常的兩個人,他們的體能可能大有差異,也許某甲能輕易跑五千公尺,做五十下伏地挺身,某乙卻只能跑兩千公尺,做二十下伏地挺身。將這個觀念類比到
視覺能力上,將它簡稱為「視能」,也許同樣兩個眼睛構造都正常的人,視力也一樣的好,但是在工作時(如打電腦、看報表......等等),或休閒娛樂(如打桌球、彈奏樂器......等等),可能某甲能持續一個上午也不累,但是某乙卻在一至二小時後就感到眼部痠疼,效率大打折扣。在這個時候如果以儀器來檢查眼睛,是查不出什麼異狀的,然而在視覺功能上確實有了差異。就如同體能可以鍛鍊一樣,視能(視覺能力)也未嘗不能靠著訓練來增強其功能。經由正確的訓練而提升視覺能力後,不僅用眼的效率提高,也可降低對眼鏡或隱形眼鏡的依賴性,逐步降低眼鏡的度數。同時,由於對於眼球的營養及供氧量增加,眼球內各組織的功能加強,對於眼部疾病的預防與保健也有很大的效果。體能的觀念大家都知道,視能(視覺能力)的概念也應該推廣,讓大家認識。
最近出版的新書「如何改善你的視力」(聯經出版社),作者Robert Michael Kaplan極力強調視覺能力的重要,並且引進了一種很特殊的「視覺能力型」眼鏡的觀念,藉由生物回饋的機制來監控自己的每日生活型態,包括飲食、工作、運動、情緒等等。每當有正向的回饋(視力改善)時,我們就知道近來的生活型態是健康的,反之,當有負面的回饋(視力降低)時,就是提醒我們生活型態有某一方面不健康,諸如熬夜、過多的甜食、沮喪的心情等等,應該要改善了。更形而上的是,當我們以光明且積極的態度觀照人生,以肯定的思想面對自我,以愛與包容的心靈對待人、事、物時,視覺能力也會提升。增強了視覺能力後,用眼的效率提高了,視力也獲得改善,這時我們可以降低眼鏡或
隱形眼鏡的度數。然後再一次地,從身體及心靈來檢視自己的生活,再度試著提升視覺能力。一旦視力進步了,又可再度降低眼鏡或隱形眼鏡的度數。如此造成了良性的循環,此時您可能也會注意到,不只視覺能力改善而已,身體的健康也會進步。
(1998.9.17聯合報34版,作者亦為台北長庚醫院兼任主治醫師)
一般人對於眼睛健康狀態的瞭解,通常侷限於視力的好壞,或是有病痛時會去找眼科醫師,看看眼球溝造上是否哪裡有病變的發生。然而,有一大部分的人雖然明顯感受到眼睛的不舒服,經過儀器的檢查後卻沒發現有任何異狀。那麼,問題出在那兒呢?
眼睛提供給人體的最主要功能就是視覺,視覺能力的優良與否關係到生活品質的好壞。那麼究竟什麼是視覺能力呢?視覺能力應包括大家所熟知的視力、兩眼協調度、認知所見、視野、立體感、明暗對比感等等。這些能力的統合提供我們對外在世界的感
受及認知,並做出判斷與反應。無論在日常生活、工作、運動或休閒娛樂,視覺能力均佔了很重要的角色。
我們可以用「體能」這個觀念來幫助大家瞭解視覺能力代表的意義。例如:同樣是健康檢查結果正常的兩個人,他們的體能可能大有差異,也許某甲能輕易跑五千公尺,做五十下伏地挺身,某乙卻只能跑兩千公尺,做二十下伏地挺身。將這個觀念類比到
視覺能力上,將它簡稱為「視能」,也許同樣兩個眼睛構造都正常的人,視力也一樣的好,但是在工作時(如打電腦、看報表......等等),或休閒娛樂(如打桌球、彈奏樂器......等等),可能某甲能持續一個上午也不累,但是某乙卻在一至二小時後就感到眼部痠疼,效率大打折扣。在這個時候如果以儀器來檢查眼睛,是查不出什麼異狀的,然而在視覺功能上確實有了差異。就如同體能可以鍛鍊一樣,視能(視覺能力)也未嘗不能靠著訓練來增強其功能。經由正確的訓練而提升視覺能力後,不僅用眼的效率提高,也可降低對眼鏡或隱形眼鏡的依賴性,逐步降低眼鏡的度數。同時,由於對於眼球的營養及供氧量增加,眼球內各組織的功能加強,對於眼部疾病的預防與保健也有很大的效果。體能的觀念大家都知道,視能(視覺能力)的概念也應該推廣,讓大家認識。
最近出版的新書「如何改善你的視力」(聯經出版社),作者Robert Michael Kaplan極力強調視覺能力的重要,並且引進了一種很特殊的「視覺能力型」眼鏡的觀念,藉由生物回饋的機制來監控自己的每日生活型態,包括飲食、工作、運動、情緒等等。每當有正向的回饋(視力改善)時,我們就知道近來的生活型態是健康的,反之,當有負面的回饋(視力降低)時,就是提醒我們生活型態有某一方面不健康,諸如熬夜、過多的甜食、沮喪的心情等等,應該要改善了。更形而上的是,當我們以光明且積極的態度觀照人生,以肯定的思想面對自我,以愛與包容的心靈對待人、事、物時,視覺能力也會提升。增強了視覺能力後,用眼的效率提高了,視力也獲得改善,這時我們可以降低眼鏡或
隱形眼鏡的度數。然後再一次地,從身體及心靈來檢視自己的生活,再度試著提升視覺能力。一旦視力進步了,又可再度降低眼鏡或隱形眼鏡的度數。如此造成了良性的循環,此時您可能也會注意到,不只視覺能力改善而已,身體的健康也會進步。
(1998.9.17聯合報34版,作者亦為台北長庚醫院兼任主治醫師)
上一則
伊博士接受台視 華視 三立 東森記者採訪實況
下一則
防盲治盲 預防兒童失明